张攀泽是一名背包客,5年时间,他走遍了全球50多个国家。
近两个月,他一直在乌克兰,从敖德萨到基辅,再到哈尔科夫,“我想看看打仗以后的乌克兰变成什么样了。”
去年他曾到乌克兰旅游,当时正值欧洲杯,基辅到处可以看到披着国旗看球的球迷。人们喝着啤酒,在广场上大声欢呼。“这次我故地重游,广场上只有黑漆漆一片。”
张攀泽还和当地人一起前往大巴布卡。这是俄乌边境的一个小村子,大半年的时间里,双方不断在这里交火。
他在村子外的森林里,发现俄罗斯士兵落下的睡袋、食品包装。他们将散落的炮弹弹壳运回家中,准备制成钥匙扣和开瓶器,拿到市场上去销售。
张攀泽(社交帐号“肉肉的环球旅行”)在乌克兰边境村子里捡到的导弹残骸。图/受访者提供
以下是张攀泽的自述:
【1】防空警报响起,人们不躲避还继续散步
去年7月,我去过一次乌克兰。当时正值欧洲杯,首都基辅到处可以看到披着乌克兰国旗看球的球迷。他们喝着啤酒,在广场上大声欢呼,看起来非常欢乐。
时隔一年多,我再次来到乌克兰,这次我想看看打仗以后的乌克兰变成什么样了。去往乌克兰的航班都停飞了,我是从摩尔多瓦走陆路到的乌克兰。
11月1日,我到达乌克兰南部城市敖德萨。这里很多人都逃到了其他国家,街道明显比我上次来萧条了许多,晚上8点以后,市中心的步行街上一个人也没有。
不过白天的敖德萨依然美丽,除了南部沿海区域被封锁,其他地区基本正常,也很难看到战争的痕迹。街上有逛街的人,路边的跳蚤市场摆满了各式物件,从相机手表到苏联勋章,卖什么的都有。
战争还在继续,敖德萨时不时会响起防空警报,人们也不躲,该散步的散步,该逛街的逛街。防空警报响的时候,路边卖唱的小哥还在继续唱歌。
俄军有时会发射导弹轰炸乌克兰的电厂,导致这里时不时停电,有时候几个小时就来电了,有时要好几天。晚上停电以后,路上的红绿灯都不亮了,除了车灯,到处都是一片漆黑,偶尔有行人打着手电筒走路。
我在敖德萨待了一个月,接着就到了乌克兰首都基辅,去基辅的那辆小巴车上基本没什么人,但旁边去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的国际大巴倒是坐得满满当当的。
基辅市区展出的俄军坦克。图/受访者提供
我到基辅的时候正值世界杯。一年前的欧洲杯期间,我也曾经到过这里。当时在市中心的广场上,至少聚集了上万球迷,非常热闹。这次,我故地重游,广场上只有黑漆漆一片。
基辅基本每个晚上都会停电,可能停电后没办法储存,超市的冷藏区总是空荡荡的。因为总是停电,乌克兰的发电机销量非常火爆。一到停电时,很多餐馆、超市就会开动发电机发电,不过电力只能优先保证灯光,很多商店收银都得手动用计算器计算,账单也是写在纸上。
我在基辅待了半个月,每天都会到处走走,感觉基辅的治安甚至比以前更好了。以前的基辅会有很多骗子小偷,我上次来就遇到过好几个,这次我一个都没遇到。当地人告诉我,战争爆发后,很多小偷都跑到欧洲去了。
开战后,乌克兰实行宵禁,8点之后不让卖酒,11点之后就不让出门了,一到晚上,路上的人就很稀少。以前乌克兰人的夜生活其实非常丰富,但现在明显冷清了很多,就连基辅市中心安德烈斜街上金碧辉煌的教堂,现在也是黑漆漆一片,晚上想找家开门的餐厅都难。
基辅也常常会遭到空袭,防空警报一响,很多人就会往地铁里跑,里面满满都是人,有人还会带着板凳垫子,在里面打牌玩手机,感觉他们也习惯了。
一般来说,防空警报不会持续太久,有时轰炸一炮就完事,有时可能持续几个小时。当地人手机上都可以接到防空警报提醒,等警戒状态一解除,各个地方就又会恢复正常。
【2】大楼被导弹轰出大洞,人们用木板堵住继续居住
哈尔科夫是乌克兰第二大城市,也是最靠近俄罗斯本土的大城市之一,离边境只有30多公里。
我离开基辅后,在12月15日到达哈尔科夫。战争爆发以来,哈尔科夫受到持续袭击,俄军曾攻进哈尔科夫城市北部,很多平民都逃离了这里。
刚到哈尔科夫,就能明显感觉到这座城市的萧瑟,城市里到处一片漆黑,甚至在市中心都能看到星空。
城市里常常可以看到遭受战争摧毁的建筑,一个教堂顶上被炸了一个洞,哈尔科夫国立大学的一栋教学楼被炸毁大半,如今,校园里已经人去楼空。我在逛公园时,甚至发现有个公共厕所都遭了殃,被整个炸毁了。
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栋居民楼,导弹从中间穿过,但没有爆炸,只留下一个巨大的窟窿。当地居民为了不让风雪灌进去,就在混凝土的外墙上用木板把这个洞补上了。除了那户被炸的人家,其他人仍旧住在这栋楼里。
而在哈尔科夫北部的一片区域,房屋被摧毁的情况则严重地多。当时这片区域属于交战区,很多楼整栋都被导弹摧毁,如今那里已经成了一片“死城”,没有人在那里居住了。
哈尔科夫被摧毁的大楼。图/受访者提供
哈尔科夫还有个叫Barabashovo的市场,这里曾经是整个东欧最大的市场之一,可以容纳两万多家商铺,有9万人在这里工作。开战之后,这里遭到俄军的轰炸,引发了大火,一半以上都被摧毁了。到处都可以看到被烧过、爆炸过的痕迹,地上满是震碎的玻璃。
现在这个市场开始慢慢恢复了,我去的时候,有些商铺已经在里面摆摊,能看到有人在路边摆上了圣诞树在售卖,即使没了店铺也能露天营业。
我去的时间快到圣尼古拉节,在东正教国家里,这天是给孩子送礼物的传统节日,市场里的一些玩具店也开门了,玩具种类非常丰富,我甚至在里面还看到很多中国产的玩具,因为上面写的是中国字。
一家名为Nikolsky的商场也开门了,这家商场在开战初期被炸成一片废墟,但是现在已经修复一新了。商场各处挂着彩灯,一座圣诞树被高高竖起,很多家长领着孩子到这里逛街购物,很有节日气息。不过,在商场外围,打仗时放置的防御沙袋仍旧堆在那里。
在哈尔科夫,现在仍旧常常遭到轰炸,每天防空警报都会响。有一次我在公园散步,就听见巨大的爆炸声在我两三公里外响起。
我在哈尔科夫认识了一个志愿者组织,他们都是本地人,平时帮忙运输一些外面捐赠的物资,或者给一些留守老人、残疾人发放食物。战争爆发后,这座城市很多人都逃走了,只有一些老人或家庭困难的人留在这里,这些志愿者就定期给这些人发放食物。
我当时是在他们的网站上看到的,就留言说我是一个中国人,我来这边参观,你们需不需要志愿者,他们就同意了。
他们人不多,是一个民间组织,组织者叫做奥列格。原本自己做点生意,但打仗以后,生意也停了,他就经常组织人去送物资。他家有个房子空着,就让我住在他家。但他不会说英语,我只能通过一个叫安娜的女生跟他交流。他们现在基本没什么工作,战争期间各行各业都停滞了。
我跟着他们去送过物资,那些老人大多生活困难,有个老太太看见我们一直抹眼泪。安娜说,这个老太太原本住在乡下,但她的村子被打烂了,就跑到城市来避难。她家只有她一个人,到了哈尔科夫,也没有亲人朋友,就一个人住在这里。
【3】市区的炮弹碎壳被回收,只能到边境的村子里捡
张攀泽捡到的一枚导弹残骸。图/受访者提供
在哈尔科夫的时候,有一天安娜问我,他们要去边境上捡导弹残骸,问我去不去。他们说,想捡些导弹壳回来,加工成工艺品出售,出售的利润好购买物资继续做慈善。
不过市区的炮弹碎壳都被回收了,只能到边境上的村子里去捡。
安娜的老家是一个叫大巴布卡的村子,离边境不远,她在城里上学后就留在了哈尔科夫,他的哥哥留在村里务农。
我们是12月17号去那个村子的,从哈尔科夫开车过去一个多小时。一路上可以看到很多地都被撂荒了,但还是有些地被种上了小麦。
到了村子附近,到处可以看到履带碾过的痕迹。安娜指着一条河说,几个月前,两方军队交战时,这个村子曾是战场,河的那边是俄罗斯占领区,当时俄军一直向这边进攻,向这边射了很多导弹。
安娜说,村子周边的导弹壳有很多,但大部分被人捡走了,现在只有森林里还留着一些,不过森林里比较危险,当时俄军向村子发射了一些集束炸弹,有些还没引爆。
她哥哥让我们走在主路上,他自己到林子的小路上去找,因为他比较熟悉树林里的情况,等他找到以后,再叫我们跟在他后面,过去搬运导弹壳。
在森林里,我们还看到一些俄军士兵丢弃的睡袋和食物包装,上面写着“俄军军粮,禁止出售”。安娜的哥哥还找到一个防毒面具,不过已经破掉了。
我们找了两个多小时,找到一个长条形的铝合金管,大概有2米多长,很轻。他们告诉我这是冰雹火箭炮的推进装置,上面还写了一些数字编号,不过我不懂什么意思。
我们还找到一个导弹弹仓以及一些其他碎片。安娜说这个导弹弹仓是集束炸弹的外壳,大概一两米长,我扛在肩上试了一下,至少有30多斤重。我们还看到一个没有引爆的小炸弹,应该是集束炸弹的子炸弹。
张攀泽发现一颗没有引爆的炸弹。图/受访者提供
当地天黑得很早,我们是中午去的,捡了一会天就黑了,我们就离开了森林。安娜的哥哥还带我们去玉米地里参观了一个特别大的导弹残骸,插在地里很深,拔都拔不出来。
我们把这些残骸搬到她哥哥家的仓库。安娜的哥哥以前在城市里干过建筑工,有一些切割工具,他会把这些导弹壳切成小片,再做成开瓶器、钥匙扣这些工艺品。
安娜给我展示了一些制作的成品——一个金属长条,上面刻着乌克兰国徽,底下刻着日期,都是手刻的,看起来比较粗糙。她说他们刚起步,只卖出去几个,还在考虑之后怎么改进。
安娜也给我讲了很多村里的事情,打仗时,村子里每天都要数一遍人数,看看有谁被炸死炸伤了,其他的人就得去帮忙安置。
不过村里大部分人在打仗时都跑了,就剩一些男性守在这里,她哥哥也把家人送到了国外,不过他舍不得这里的房子和土地,就又回到了村里。